7月8日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百多名学员齐聚在北京,共赴这一场相约已久的学习和成长之旅——心理讲师高级班。
因为志同而相遇,因为热爱所以相聚。大家怀揣着对心理学的热爱,和成为一名心理讲师的梦想,在王纪琼老师的带领下,开启了这五天的系统学习。
课程最开始,依然是雷打不动地收集需求,充分了解每位学员为何而来,困惑在哪儿,有的放矢,让学员能够学到自己想学的、需要的、用得上的内容
讲好单次课、讲好系列课、提升沟通力、分析和引导客户能力、商业运营能力是学员最关心的问题。整个课程也以此为中心,徐徐展开。
课程设计可以在课程逻辑、课程结构和呈现方式上做文章。课程主题和内容变化多样,但是课程的结构设计是可以通用的,且决定着一节课程是否行云流水,富有灵魂。
纪琼导师将自己独创的“凤头-象肚-豹尾”的课程结构设计思路倾囊相授:课程开始如何瞬间抓住观众的注意力,中间如何设计才能让课程内容翔实丰富,如何总结才能提升听众收获感、对下次课程充满期待?
从理论剖析到实操演示,再到小组练习,经过近两天的打磨,大家逐渐进入状态,并且初步具备了快速设计一节课的能力。
如何讲好系列课?
如何拆解系列课?如何确定课程关键词?又该如何提升沟通能力?老师配合生动有趣的案例辅助讲授如何做系列课,让大家听着不累,更教授大家作为讲师,如何让学员听着不会累。
为了提升大家讲课时的觉察水平、人性理解水平,老师还带领大家观看并分析《心理访谈》节目。通过现场分析,大家共同学习咨询师的心态,以及由此场景下延伸,深度理解夫妻关系、人际关系。
课要讲得好
更要讲得有趣
除了讲课技术,“生活化的心理学”是纪琼老师的课程吸引人的又一重要因素。在老师的课堂上,心理学不再是被束之高阁的专业名词,而是发生在身边的真实、平凡的故事,和具体可实操的工具和方法。
“这样的课才是老百姓听得懂的、爱听的、用得到的心理课!”。整个心理讲师班的课程素材也都是接地气、可落地的案例,大家在欢乐的氛围中掌握了技术。
越是平凡生活中简单琐碎的小事,越需要大智慧。这样的智慧在王老师的课程中淋漓尽致地展现,大家非常庆幸能够追随纪琼导师学习。
转眼间,心理讲师已经陪大家走过31期的时光,每一次都有新鲜的力量加入,也有不断复盘和精进的老学员。感谢每一位学员的陪伴与支持,我们也相信大家携手一起,走到更美好的未来!